科普|国标舞者为什么“穿得少、化妆浓、表情夸张”?一篇文章让你彻底懂!
2022/11/15
我们在“科普”国标舞的这条路上就没有停歇过。当然,成效是肉眼可见的。随着国标舞近几年陆续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式、春晚以及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,主流平台对于国标舞的认可,也让更多人逐渐开始了解这个舞蹈,喜欢上这个舞蹈。
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国标身影
然而,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流行,也随着国标舞的不断“出圈“,我们也发现,大众对于国标舞的认知,仍旧存在着许多的刻板印象以及误区。是的,你会发现,网络上越是点击量高的视频,底下“攻击”话语出现的频率也越高。
这其中,穿得少、化妆浓、表情夸张,可以视为网络“黑化”国标舞首当其冲的三大点。这些话题,其实在i舞平台已经说过无数遍了,圈内人估计耳朵都被听出茧子来了吧?甚至恨不得跟嬷嬷来一句,“算了别说了,无知不懂的人你跟他说也没用!“
但,重复是“科普”过程的必然。有些话,有些道路,如果是正确的,就必须不断说,重复说。如果你保持沉默,任由那些不正确的“话语”不断传播,可能就会真的变成“道理”,对人产生误导。
国标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舞蹈?为什么国标舞者“穿得少、化妆浓、表情夸张”?以下这些话,不是给圈内人看的,也不是给爱好者看的,而是给那些不了解国标舞,甚至对国标舞有误解的人看的。
我们能够做的,就是将这些文章转发出去,传播出去,让更多人看到,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国标舞。
为什么「穿得少」?
每个舞种都有其特定的服装。像芭蕾舞可能要穿足尖鞋,Tutu裙,古典舞的服装讲求的是仙气、飘逸,街舞则是宽松随意的T恤牛仔裤。
一样的道理,你说肚皮舞舞者,为啥要穿个露肚子的舞裙跳舞呢?人穿羽绒服也不是跳不了,但穿这样的服装,就是为了凸显这个舞蹈的特点呀。同样,讲求力量与美感兼具的拉丁舞,舞者需要体现脚法、腿部肌肉线条、背部线条,这时,咱们总不能穿着长衣长裤跳吧?
拉丁舞者们穿得“少”,当然也与拉丁舞的文化起源有关。拉丁舞里的五个舞种,除了斗牛舞起源于欧洲,其余都起源于非洲和拉丁美洲,这些舞蹈的雏形,大多都是黑人舞蹈,是热情奔放的。
同样,舞者抹棕油,也是为了营造南美地域的情境感,当然,这样的肤色也让舞者的身体线条更加明显,给人一种充满了力量的感觉。你看体育比赛,跳水、花样滑冰、体操,运动员的穿着,也正是为了展示身体线条和力量。
需要说明的是,在一场正规的赛事中,对不同年龄段、不同组别的舞者,在服装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。12岁以下组的小舞者,必须身着“规定服”,化淡妆,不能梳过分花俏成人化的发型;14岁以上组的舞者,则是要穿“花服”,抹棕油,化标准的拉丁妆。
孩子们所穿的“规定服”,没有任 何暴露,款式是简洁清爽的,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。那么,所谓“花服”,就是符合拉丁舞文化审美的舞服,短裙、露背,适当的裸露,为的就是体现拉丁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——身体线条的美感。
有的小舞者随着年龄和舞技的增长,在参加14岁组比赛时,会从以往的“规定服”换上“花服”,抹上棕油,化起拉丁妆,可能有人一时间会觉得不习惯。但这是规定,小舞者们这样装扮,是在尊重赛场,尊重规定。
“你看拉丁舞的动作,多妖娆啊,眉来眼去的,孩子学这个,能不早熟吗?”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认知,一方面来源于对拉丁舞的不了解,另一方面,也是被一些错误的例子带跑偏了(所以家长也一定要擦亮眼睛,选择规范的机构和老师)。
嬷嬷在这里再次强调,早有专家说明,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主要是由食物、环境引起的,跟跳不跳拉丁舞没关系。而且,12岁以下组孩子的组合同样有着严格规定,超标动作,成人化动作统统不允许!
所以,请不要张嘴就来“拉丁舞会让孩子早熟”,造谣,是犯法的。
舞者化妆,是塑造“角色”的一部分。不同舞种,在妆容上的标准和要求也是不同的。有的清新素雅,有的浓郁热烈。但无论怎样,只要舞者登上舞台,化妆几乎就是必须要做的事。
就像古代的人们戴面具起舞一样,今天的舞者化妆,便是想要通过色彩、线条、明暗对比等技巧,在演员的脸上来“塑造”角色形象。
比如,拉丁舞与南美文化密不可分,为了创造出一种真实的情境感,还原那热烈、奔放的起舞氛围,舞者会在身体上涂抹棕油,那么在与之相配合的妆容上,自然不能是清淡素雅的。
舞台妆之所以叫做“舞台妆”,而不是“生活妆”,那么也就意味着,这不是给你近距离看的。到过国标舞赛场的人都知道,赛场的舞池可不小,舞者们跑场飞奔移动,并不会只站在一个位置起舞。那么对于评审和大部分观众来说,大家其实并不是在一个特别近的距离观看你。
赛场的灯光是强烈又绚丽的,你若是妆面清淡,在那样的环境中看过去,极有可能是一张煞白且平面的脸。
不仅如此,拉丁女舞者的赛服,往往也是比较鲜艳夺目的,上面会有着各种亮片、羽毛、水钻之类的装饰。在如此闪亮亮的服装面前,你若是来个素面朝天,这也不合适呀。
需要说明的是,在赛场,12岁及以下组的小舞者,是绝不允许化浓妆的。我们这里所讲的“浓妆“,主要指代的是身穿花服的高年龄组舞者。当然,有的孩子刚刚从12岁组升入14岁组,开始尝试着穿起花服,抹上棕油,化起拉丁妆,这让那些习惯了看到她们穿标准服、着淡妆的观众,感到些许的不习惯,也是很正常的。但这是规定,小舞者们这样装扮,是在尊重舞蹈,尊重赛场。
首先,对于“表情夸张”的定义,其实是因人而异的。国标舞的音乐往往节奏感极强,热情奔放,在这样的旋律背景下,舞者的表情当然不可能是“冷静”或无动于衷的。
根据音乐,根据舞种动作,男女舞者有时会用肢体或面部表情,在舞伴之间或与观众有一些现场互动,这些都是很正常的。但在某些人眼里,因为不了解或不能接受这种审美,便成了“挤眉弄眼” “女孩儿没个女孩儿样”。
关于表情,我们承认确实在网络上,有个别表情“魔性”“夸张”例子的存在,特别是当孩子初期接触拉丁舞时,动感的音乐难免会让孩子兴奋地“放飞自我”。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,真正的国标舞,动作和表情都是由心而发的,是舞者情绪最自然的表达。而网上这些把反面个例无限放大,去诋毁整个群体的做法,损害了所有热爱这个舞蹈,并致力于推动行业正向发展的人的努力。这样的做法,不仅蠢,而且坏。还是那句话,任 何舞蹈所呈现出来的“效果”,都需要为这个舞种的特点而服务。无论是服装、妆容,还是舞者的表情情绪,都应该与该舞种的文化背景、风格特点相符合。国标舞里有拉丁舞和摩登舞两个大项,共分为十个舞种,每个舞种都有其文化背景源流,都有故事。
国标舞全称为“国际标准舞”,如同这个名称,每个舞种的组成都是有标准可循的。赛场上,评审执评也有着严格的要求。总而言之,国标舞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跳好的,需要舞者花时间,下苦功,深琢磨。
最 后要说,关于国标舞,你可以不喜欢,但请不要用无知又错误的“点评”,来攻击国标舞或国标舞者。不同舞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底蕴,对于真心热爱跳舞的人来说,从各种舞蹈的学习里感受身体的变化,体验不同的文化魅力,这才是最快乐的事。